1.铒达,男,蒙古族,1978年12月5日出生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乌尔禾乡查干草村。2002年7月新疆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系毕业。中共党员。双语写作。现任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新疆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岩土部工程师一职。系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中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克拉玛依市、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克拉玛依区文学协会理事。2010年6月被新疆电子出版社、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人文地理杂志社聘为首届签约作家。2012年新疆文联青年签约作家。2013年新疆文联签约作家。2005以来先后在《民族文学》,《新疆日报》,《启明星》,《民族文汇》,《新疆石油文学》,《西拉沐伦》(内蒙),《新疆都市报》,《西部建设报》,《乌鲁木齐晚报》,《都市消费晨报》,《伊犁晚报》,《博尔塔拉报》,《克拉玛依电视报》,《今日库车文学》,《宝木巴文学》《克拉玛依日报》,《CPE文学》,《文学家园》等地区和省级报刊和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300多篇。2008年克拉玛依市建市50周年“油建杯”文学征文《静静的白杨河》获一等奖。《爸爸的井架》散文获中国石油第五届文学艺术节散文类二等奖。散文《巴图克西克的敖包》获“中太杯”克拉玛依市建国六十周年征文二等奖。出版散文随笔集《套住记忆的乌尔禾》(汉文),出版诗歌散文集《戈壁蓝色的乌尔禾》(蒙文、与父亲合著)。2011年四月获得克拉玛依市第二届文艺奖新人奖。《套住记忆的乌尔禾》获得2011年度克拉玛依市“黑宝石”奖。
2.刘书东,1988年生,新疆伊犁六十三团人,籍贯:河南鹿邑。石河子大学在读博士。诗歌、散文曾在《乌鲁木齐晚报》、《伊犁日报》、《绿风》等发表。著有诗集《青疆情话》。
3.洁人,祖籍山西太原,明朝时移民河南,先祖数代打拼逐渐富裕,耕族传家。民国时代其爷爷父亲已经拥有数百亩农田,1938年抗战伊始,国民政府为抵御日军西犯,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以水代军,扭转了抗日战场的危局,作者家乡一片汪洋,其爷奶、父母、叔婶、姑母、姐哥全家数十人外出逃难,其间部分亲人或客死异乡,或西迁新疆。1946年抗战胜利,父母在逃难回乡途中生下作者。解放后其家庭被政府定为地主成份,从此厄运连连,作者在痛苦、羞辱与歧视中读完小学,11岁开始参加生产队重体力劳动,17岁时与同学订婚,社教运动时,社教工作组强迫退婚,原因是门不当户不对(女方是贫农成份,共青团员)作者不堪羞辱奋而出走,之后十多年伴随恐怖与饥寒,死亡与羞辱,浪迹天涯直至国外。文革后期在大西北边境落户当农民,改革开放初期进城务工,上世纪80年代初,两个女儿相继出生,略有艺术天赋,自幼学习钢琴,2001年中专毕业,在乌鲁木齐市幼教集团教钢琴,同时,贷款为父母按揭一套楼房,之后六年间姐妹俩勤工俭学,同期毕业于新疆音乐学院,并还清购房贷款。2008年,小女儿在乌鲁木齐结婚,大女儿去北京发展,次年,姐妹俩给父母在北京购买一套高层公寓,让父母养老。2012年大女儿在北京结婚,两个女儿现各有一个小女孩,活泼可爱,作者新疆、首都两地轮流居住,照看外孙女,共亨天伦之乐,苦尽甘来,安度幸福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