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电话:010-81368098
Q Q:751466110 794688066
手机:13141313340 13651398680
邮箱:751466110@qq.com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卓秀北街十号院五号楼
《新疆味道》撰稿人肖瑶《青春作伴好还乡》出版
作者:蔡俊 发布时间:2017-02-21 浏览量:2728

(一心书店供图)
中国人难离故乡情。对于肖瑶来说,那些深深影响她的新疆人和事,都不会因离别而忘却。
作为曾在央视播出并大受欢迎的纪录片《新疆味道》的撰稿人――肖瑶,她的新作《青春作伴好还乡》,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1月21日,肖瑶在乌鲁木齐一心书店、班的书店,分别举办了签售会。
肖瑶生于1975年,乌鲁木齐人,2001年赴青岛,长年进行纪录片创作。2014年出版散文集《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已有两部纪录片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目前任青岛一家文化公司负责人。
肖瑶是个典型的新疆女子:爽朗,天马行空,用她自己的话说,甚至有点“二”,而她的文字又是安静平和的,带着澄明与智慧。
这种反差,成就了她的新书 的特质。从新疆到青岛,再到远方,回看新疆的肖瑶,多了更多牵绊和挂念。
“远行,是为了回来。不管去哪儿,如果不是出生地或定居地,都只能是过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肖瑶说。那一线与家乡的牵念
“我们都选择了离开这块被称作故乡的地方,一天天走得更远,远到最后快要忘记故乡的模样。只是,那里似乎总有一根线,若有若无地牵着绊着。每当看见它,我们总会不顾一切地抓住。因为,顺着那条线,一路向西,这些已经没有故乡的人,就能再次回到它那里,重新认识它,仔细感受它,然后,以心之漂泊和情之沧桑,再一次深深地爱上它。”
这是《青春作伴好还乡》其中一个章节中,肖瑶写下的文字。
这本书共分六个篇章,记录了肖瑶多年的旅行心得。新疆,是这6个篇章的首篇,也是全书的精华部分。
之所以谓以“精华”,是因为读者可以轻易从肖瑶的文字间,读懂她对故乡的情感,且为之所动。
长期定居他乡的人们往往纠结,家乡到底是什么?是出生地?抑或是定居地?这也是肖瑶经常被人问到的问题。对此,她直言,生于新疆长于新疆二十余年,再远离家乡奔赴完全陌生的青岛且打拼十三年,最终选择定居于彼地,两个地方,两种情感,但都给予了她“家”的感觉。
“一个女人,一定是不喜欢飘泊的,她们更愿意将自己的情感依托寻找到一个能够安放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家乡。”肖瑶说。
于是,肖瑶在书中,提到家乡时,无论是对新疆,还是青岛,满满的乡情蓄于笔端,缓缓流露。
肖瑶是一个热爱旅行的人,她每年都会抽出时间,至少进行两次长途旅行。肖瑶说,当行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亲历了无数山川风景,且以图文记录下来之后,自己的心情会得到释放。而行走他乡时,对于家乡的怀想,会更为清晰和留恋。那一种故土难离的况味
与很多洒满心灵鸡汤大谈情怀文青式写作不同的是,肖瑶的文笔朴素、浅淡但又饱含深意。
“很多人以为我写了两本旅行式散文,就是一个无病呻吟的文艺女青年,整天做白日梦,说真的,我没有什么情怀和梦想,所有的事情都是顺其自然,我是一个真实的人。”肖瑶爽朗地笑。
曾经在乌鲁木齐电视台和青岛电视台做过多年记者的肖瑶,笑称自己其实是一个性格直爽到“二”的女汉子。就连写书这件事,她也直言,自己并没有当作家的雄心和打算,之所以出书,只是因为一直有记录旅行心得的习惯,当在微博等公众平台上写的多了,看的人多了,有人开始“怂恿”她出书,她才意识到,自己的文字已经有人在喜欢了。
“对我来说,写作是习惯,能够出书真是意外之喜。”她说。
2015年,肖瑶与剧组来新疆拍摄《新疆味道》,在新疆呆了147天,行程22000公里,走过新疆15个地州市,采访拍摄10多个民族的100多个人物,纪录70多个故事。
“这是我离开新疆之后最彻底的一次回访。”她说,这次采访,不仅将她曾经在新疆生活过的那段回忆完全勾勒清晰,更重要的,是她没有想到,自己虽然身为新疆人,在乌鲁木齐度过了人生三分之一,但此前对新疆的了解,少之又少。
“最近这些年,初别家乡时的那种义无反顾,那种无论如何再也不回转的劲头,正在一天天被岁月销蚀。”肖瑶在书中写道。
在完成纪录片《新疆味道》后,她才发现,自己在远方多年,无论是对故友亲朋的怀念,抑或对新疆山川大河的留恋,非但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去,反倒一日深似一日,逐渐有了故土难离的况味。
也因此,她在书中,对于新疆这片故土,倾注了更多的情感,而对新疆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她也做了朴素自然的表述,她希望,能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准确地描述新疆。
“其实我想告诉内地读者们,新疆不仅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也不是仅有美食不可辜负,真实的新疆,是一片时尚的、美丽的、前进的和包容的热土。”肖瑶说。十年行走的纪念与记录“总有一个地方,能把我埋葬的安详,浮出我的故乡,旧日的模样,白云白花白房,一汪静谧的海洋,一片纯净的荒凉……”
这是肖瑶写在新书《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几句话。
这是一本包含了肖瑶十年旅行经历的书,也因此,这本书并非一蹴而就。肖瑶说,十年间,自己不断地书写、记录,用文字还原每次远游的场景和情绪,这于自己而言,是一种抒解,也是释放。事隔数年后,当自己将当时的情景清晰描述于文中,且以书本呈现,无疑成为自己人生中难得的纪念。
签售现场,不少读者惊讶于肖瑶的豁达与平和。对很多人来说,来一场不顾一切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一件令人钦羡的事情。但是生活与环境压力均在,有父母、有家庭、有孩子、有未还的房贷,一场远行对于他们来说,遥不可及,怎么去平衡工作和旅行的关系是很多人都迫切想知道的答案。
而在肖瑶眼里,这很简单,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有在工作中比别人更努力、更勤奋、花更多的时间去完成工作,才能为自己争取一次说走就走的机会。
“我是真的不再年轻,但生活好歹还算丰沛满足。从少年不知愁滋味,到可以自如地任愁绪尽数散去,这条路我走了很多很多年。”她说。
有评论认为,肖瑶的特别之处在于,她处理好了“诗与远方”和“眼前苟且”的关系。透过她的文字,读者还能看到她在行走中读懂的时间与世界,看到她对于被庸常生活忽视的常识的反思。
正如肖瑶所说,“我们不会永远年轻,不会永远热泪盈眶,却依然对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怀有乡愁”。(记者 蔡俊)
法律声明:本站中使用的部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链接等内容转载来源于互联网,目的为传递信息、服务大众,如涉及侵权,请著作权所有人及时告知,网站工作人员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